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历年真题
简述科研报告的“引言”部分应包括的内容。
统计图表是整理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以下资料是“某幼儿园幼儿教师儿童心理学知识测验”的成绩(共30人,满分为100分):45、48、52、56、58、60、65、66、69、69、70、74、75、75、76、78、79、79、80、82、82、84、85、85、86、87、88、89、90、95。(1)制作该园教师儿童心理学知识测验成绩的简单次数分布表,要求从40分开始,组距为10分,表内项目包括各组区间、各组次数及相应百分比。(2)根据制作的简单次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横坐标为“分数”,纵坐标为每组的“人数”。
在教育科研中,平均数和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和差异程度最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以下是某幼儿园10名幼儿同伴合作能力测验得分:10、4、5、4、5、8、9、8、8、9。(1)计算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2)计算该组数据的标准差(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
政府该如何资助幼儿的学前教育费用?对此,某市教育局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学前教育助学方案,分别是:“减免学费”、“发放助学贷款”、“发放教育券”和“给子优秀孩子奖励”。为了了解幼儿园对各方案的赞同程度,该教育局需要设计一份由封闭性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试为该项调查设计四种类型的封闭性问题(包括题干和选项),每种类型一题:(1)是否式;(2)选择式(多选或单选);(3)量表式(等级评定题);(4)排列式(排序题)。
在一项“奖励教育对提高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作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提出的研究假设是:通过奖励能够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以自己带的小班28名幼儿为实验被试,在实验的第一周,分别在周一、三、五对幼儿的独立进餐能力进行了三次观察。第二周对幼儿实施旨在培养独立进餐能力的奖励教育活动,第三周的周一、三、五再进行三次幼儿进餐能力的观察,通过比较第一周与第三周的观察结果来验证研究假设。在该实验研究中:(1)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该实验是前实验、准实验还是真实验?为什么?(3)写出该实验设计模式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该实验的模式。
研究的准备阶段包括三个步骤,即______、研究设计和制订工作计划.
目前我国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测验的标准化量表多数用于测定儿童的______。
广义的课题论证包括研究者对课题的论证和______对论证报告的评议。
抽样应包括规定研究总体、______、抽取样本和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四个基本的步骤。
在观察研究中,观察内容的操作化要求对各类观察内容给出______定义。
«
1
2
...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160
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