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VIP题库
东汉中后期,一些名儒学者,不再墨守儒家传统经学的家法成规,而能融会不同派别的见解,进行理论的回顾与总结,继往开来。()就是文论方面的代表人物。
郑玄的()提出的“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傍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这对于文学理论的思辨发展和魏晋时期建立起“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体系。
在阶级社会中,进步人士由于遭受剥削统治阶级的迫害而加深了对阶级社会和剥削统治的本质的认识,激起对进步理想和真善美的追求,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性有质的飞跃,并获得创作的动力,最终写出优秀的作品,是指()理论。
下列理论学说不体现“发愤著书”说
《太史公自序》中列举了周伯、孔子、屈原、左丘明、孙殡、韩非子、吕不韦等事例,是想强调“发愤著书”的实质是()
《史记》历来被誉为“实录”之作,但并非没有思想倾向。就是对孔子作《春秋》的()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司马迁虽然推崇孔子的《春秋》,但他并不囿于儒家的成见。《太史公自序》尝“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议,《离骚》有之。”这一点与他重视文学的()是一致的。
()本书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进一步“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其目的为“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的是东汉王充,是在其著作()中提出的。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1
2
...
8
9
10
11
12
13
14
...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