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VIP题库
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涉及() 、() 、() 、 () 和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下面分别讨论这些因素。
萨伊在1803年发表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在正常情况下,依靠() ,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消除。 ②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 () ,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③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 () 。
1936年出版的 一书对失业原因进行了新的宏观经济分析。在凯恩斯看来,只要想办法消除了这种非自愿失业,就意味着充分就业: ①认为有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失业分为三种类型:① ()()() 。 ②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③ ()。
() 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是: ①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③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④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 与 () 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作菲利浦斯曲线。
20世纪6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永久地改善失业状况,() 。
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 。
到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对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引入预期的因素。所谓(),就走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指导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
有关菲利浦斯曲线,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1
2
...
46
47
48
49
50
51
52
...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