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历年真题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对象就是后进生。
道德行为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简述劳动教育的途径。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简述知觉的特征。
简述思维的过程。
简述技能的特征。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张老师是三(2)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所带的班里有个叫李晓的男生比较调皮,课上喜欢随意说话,课下经常欺负同学,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不过,他喜欢读书,而且嗓音条件特别好,唱歌、朗读都好听。张老师利用他的这些优点,将班级“课文带读”任务交给了他。李晓在张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坚持每周带着同学们诵读经典,并将自己诵读的视频和音频定期发送到班级群。渐渐地,同学们习惯了他的带读,并争相学习和模仿。他也逐渐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可,并对以往的不良行为感到内内疚。通过一段时间的带读,李晓阅读了许多的经典书籍;课上听讲更认真了;课下喜欢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欺负同学的情况也基本上没有了。[问题](1)该案例中张老师的做法主要遵循了哪个德育原则?(2)阐述该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该案例说明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
1
2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