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历年真题
试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试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Z 市奖励式“垃圾分类”政策近日, Z 市推出奖励式垃圾分类政策,再次将垃圾分类这一话题送上热搜榜。而相较于S 市“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的严苛, Z 市推行的措施则像春风拂面一般“温柔”。据了解,在最新一期政府公报中, Z 市公布了《Z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该《办法》规定,对在垃圾分类中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激励。该《办法》自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该《办法》规定,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工作采取通报表扬为主、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 需要的补助资金由Z 市各区财政和市财政共同承担。为此, Z 市各区财政部门每年安排补助资金共6250万元。 Z 市的市级财政部门将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各区每年实际拨付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的50%,对各区予以经费补贴。该《办法》将激励对象分为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等4类,对各类奖励对象实行限额奖励。除了对于单位的奖励不限定名额之外,其余三类奖励对象对应的限定名额分别为5000个、1000个、500个。在推行的过程中,根据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和实际情况, Z 市各区将适当扩大激励补助范围。(1)试述政策的联系机制中的工具概念。(2)运用政策的联系机制中的工具概念,分析Z市为什么要采取限额奖励等激励措施。
推广ETC “用力过猛”易让人反感2019年以来,各地都加快了推广ETC (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的步伐,但相继有地方被爆出在推广ETC过程中“用力过猛”,一些“歪招怪招”轮番上阵:不办ETC “不欢迎上高速”、不让年检、不给加油、压缩通道;有的地方则是强制摊派任务,甚至还出现了交通主管部门和银行合作造假的现象。对于推广ETC 过程中的这些地方性政策,国内一家著名媒体公开发表了如下看法:作为落实“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方案的配套措施,给车辆安装ETC, 无疑会 大大提高通行效率。未办理 ETC 的车辆不仅不能享受通行费优惠,还要在人工通道排队交费,出行效率势必不及前者。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全面普及ETC 可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推广ETC 本来是件利民的好事, 一些地方却因在推广过程中频出“歪招怪招”,由于“用力过猛”而招致诟病,背后原因显然值得相关部门反思。政策好还要落实好。 ETC 的顺利推广,宣传、沟通工作需要事先做到位,并充分尊重车主的个人意愿。如有的车主担心ETC 被盗刷,而类似事件并不是没有先例;有的车主平时基本不走高速,觉得 ETC 的使用场景与自己无关;有的车主觉得流程繁琐,想等ETC 运作成熟了再安装等。政府职能从强制式、命令式的管理型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转变,不是口号上的转变, 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件或大或小的具体工作中。如果无视部分车主的需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摊派指标,通过故意设置障碍倒逼车主安装ETC, 不安装就限制车主其它正当权益等,如此“一刀切”的推广,难免会遭到吐槽,同时对政府部门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上述著名媒体的看法在国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为地方政府进行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1)试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2)试从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出发,分析上述案例中的著名媒体从哪些方面对推广ETC的政策行动进行了政策评估。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界定“政策分析”的美国学者是
在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中,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是
民族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的
下列政策中属于经济政策的是
政治系统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是指
下列主体中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
«
1
2
...
92
93
94
95
96
97
98
...
107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