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策划
历年真题
企业形象整体系统,即企业识别系统(CIS), 体现了企业进行整体形象塑造的意识和追求,目的是在公众心中占据特定位置,进而树立独特形象。
广告策划作为科学广告活动的中心环节,具有指导性、目的性、事后性、系统性、创造性的特征。
简述营销策划的流程。
简述企业识别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简述企业主动降价的原因和主动降价的策略。
简述广义促销按照促销内容可以划分的类别。
简述危机公关的后期处理及工作重点。
阅读以下案例,然后回答问题。1969年,美国啤酒业中的“老八”,米勒啤酒公司,被菲力浦·莫里斯公司 (PM)收购。那时美国啤酒业,是一种寡头竞争的态势。市场领导者安修索布希公司(AB)的主要品牌是“百威”和“麦可龙”,市场份额约占25%。佩斯特蓝带公司处于市场挑战者的地位,市场份额占15%。米勒公司在第八位,份额仅占6%。啤酒业的竞争虽已很激烈,但啤酒公司营销的手段仍很低级,他们在营销中缺乏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的意 识,把消费者笼统地看成一个需求毫无区别的整体,用一种包装、 一种广告、 一个产品 向所有的顾客推销。PM 公司兼并了米勒公司之后,在营销战略上做了根本性的调整。在做出营销决策以前,米勒公司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查。他们发现,若按使用率对 啤酒市场进行细分,啤酒饮用者可细分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两类,轻度使用者人 数虽多,但其总的饮用量却只有重度使用者1/8。重度使用者有着下列特征:多是蓝领 阶层;年龄多在30岁左右;每天看电视3. 5小时以上;爱好体育运动。米勒公司决定把 目标市场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断地决定对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进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从广告开始,他们考虑到目标顾客的心理、职业、年龄、习惯等特征,不仅在 广告信息、媒体选择、广告目标方面做了很多变化,还推出了一种容量较小的瓶装“海 雷夫”,既满足了核心的重度使用者,又很好地满足了妇女和老人等轻度使用者。最终, “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战略让其年销量直达2000万箱,仅次于AB 公司的百威啤酒,名 列第二。“海雷夫”的成功,鼓舞了米勒公司,他们决定乘胜追击进入另一个细分市场 低热度啤酒市场。进入70年代,美国各地的“保护健康运动”方兴未艾,米勒注意到 对节食很敏感的顾客群在不断扩大,即使那些很爱喝啤酒的人也在关心喝啤酒会使人发 胖的问题。米勒公司看好这一市场,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个新的配方,这种 配方能使啤酒的热量降低,但其口感和酒精度与一般啤酒无异。1973年,米勒公司的低 热啤酒——“菜特”牌啤酒终于问世。他们找来一家著名的广告商来为“菜特”重新设 计包装,并慎重选择了4个竞争环境、价格、口味偏好都不相同的城市进行试销,再加 之对目标顾客进行轮番广告轰炸,不但快速实现了销售额增加,而且顾客重复购买率很 高。随后米勒公司开始全面出击,广告攻势在美国各地展开,促使“莱特”啤酒保持快 速成长,不到五年时间,该品牌的啤酒售量直逼“百威”和“海雷夫”,名列第三位, 超过了老牌的“蓝带”啤酒。1974年底,米勒公司又向 AB 公司赢利最多的产品 “麦可龙”发起了挑战。“麦 可龙”是 AB 公司啤酒中质量最高、价格最贵、市场成长率最快的产品,AB 公司依靠 它一直稳稳地占领着最高档啤酒这一细分市场,米勒公司岂肯放过,不过这次米勒公司 却没有强攻,而是用了一招漂亮的“移花接木”之术。它购买了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德国 高档啤酒“老温伯”的特许品牌,开始在国内生产。米勒把“老温伯”的价格定得更高, 广告中一群西装笔挺、气概不凡的雅皮士举杯同饮,说道:“今晚,来喝老温伯。”很快, “麦可龙”在这一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也开始动摇。(1)米勒啤酒公司的市场细分标准及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是什么?(2)米勒公司主要占领了哪些细分市场?为了占领这些市场他们采取了哪些策略? (3)米勒啤酒公司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企业向同一市场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以满足该市场顾客群体的需求,体现的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属于
包括现有产品和所有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是
«
1
2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
131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