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免费题库
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龃龉:
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的解释。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宛在水中沚沚:
五马立踟蹰踟蹰: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锐身自任:
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1)这里所说的“个人”和“群众”各具怎样的特点?(2)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崇尚怎样的人格?(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几段文字,回答问题: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1)“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2)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3)“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阅读《都江堰》中的几段文字,回答问题: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1)从体裁上看,《都江堰》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散文?(2)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中“自我耗损”和“再耗损”指的是什么?(3)“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为什么使作者愉快?
阅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
1
2
...
38
39
40
41
42
43
44
...
299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