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一)
VIP题库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长:
从古书中的出现率来看,本有其字的假借字大致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1)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 (2)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3)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4)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 (5)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 孙 桓 子 还 于 新 筑 不 入 遂 如 晋 乞 师 减 宣 叔 亦 如 晋 乞 师 皆 主 邵 献 子 晋 侯 许 之 七 百 乘 邵 子 曰 此 城 濮 之 赋 也 有 先 君 之 明 与 先 大 夫 之 肃 故 捷 克 于 先 大 夫 无 能 为 役 请 八 百 乘 许 之 邵 克 将 中 军 士 燮 佐 上 军 栾 书 将 下 军 韩 厥 为 司 马 以 救 鲁 卫 臧 宣 叔 逆 晋 师 且 道 之 季 文 子 帅 师 会 之 及卫 地 韩 献 子 将 斩 人 献 子 驰 将 救 之 至 则 既 斩 之 矣 邻 子 使 速 以 徇 告 其 仆 日 吾 以 分 谤 也
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解答文段后面提出的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 且在邦域之中矣。(2)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3) 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4)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5) 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5分) (1)且 (2)是 (3)之 (4)寡 (5)于 (二)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氏将伐颛臾。 (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4)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三)下面这句话是宾语前置句,请问它前置的宾语是哪一个词语。(2分) 何以伐为? (四)说明下面的“来”的意思和今天有说明不同。(2分) 既来之,则安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1)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厚: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情况或者通假情况。 (1)郑人病之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4)植其杖而芸。 (5) 归孔子豚。
辨析同义词的根据和方法主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伐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部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1)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2)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 (3)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4)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5)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