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VIP题库
()这是率先把经学的观念演绎于文学的层面,强调文章“宣上下之象”和“明人伦之叙”,便是转化礼的意念为文章的本然内蕴。
挚虞身处其时,移用《易传》所强调的“象”论文,其《文心雕龙·神思》“神用象通”的说法,便是导源于挚虞的()。
在探讨文体的分化时,挚虞视()的四言体为各种诗体的母胚,这亦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家接受的共识。
()哪本书记载《内篇》有关道教的理论,《外篇》议论政治、讥弹社会,对西晋的政治概况和社会风貌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葛洪《抱朴子》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和古书本身来说,其论述的中心,是()的文学思想。
葛洪认为,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的特点是(),司马相如、郭璞、陈琳等人的赋作,皆胜于古诗。这不但体现了他今胜于古的文学观,也可看出他对汉代以来作品的审美特征的把握,也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趋势的。
《宋书》,沈约所著,本篇附在《宋书·谢灵运传》之后,是该传的论赞。但其结构完整,论述详尽,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文学理论文章,其主要的特点是()
关于文与情的关系,沈约主张“以情纬文,以文披质”,沈约衡量历代文学的标准重在()
沈约在《宋书》对()进行了总结,把它概括为“欲使宫商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即在诗歌创作中,发音高低轻重不同的字应互相间隔交错,使音节错综和谐,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要合乎平仄。
沈约提出声律说,并且有自己的创作实践。南齐永明年间,沈约、谢眺、王融等人,皆讲究音律声韵创作,世人称之为()。
«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