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免费题库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2)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箱子岩》一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意和在《李将军列传(节选)》一文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箱子岩》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1)从这个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2)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3)在作品中,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回答问题。(1)课文通过冯谖三次要求提高待遇,孟尝君都予以满足,刻画了孟尝君什么样的性格?(2)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的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3)文中有哪些人物言语具有含蓄的色彩?请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1)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即____、____、____。(2)第一段中作者选用了很多表示色彩的词,如____、____等,它们都属于色,显示了____的特征。(3)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4.作者认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的理由是什么?(5)“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_觉、____觉和_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的特点。(6)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7)请对这三段文字的写景特点作简单的评述。
《背影》一文中理解作者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侧重描写了什么场面?(2)给这一段场面描写划分层次。(3)这段场面描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以“灯光”为线索,简要说明《爱尔克的灯光》的内容脉络。
«
1
2
...
61
62
63
64
65
66
67
...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