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免费题库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时:涘:辩:殆:(2)概括这段的大意。(3)将下列文字译成现代汉语。①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试分析《秋水(节选)》的论证方法。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隐:纪:笃:作:殃:(2)分析这段文字所论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②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解释文中下列字的含义。固:疾:盖:邦:(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为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所表达的观点。(3)成语“祸起萧墙”就源于此文“而在萧墙之内也”,请解释其含义。
归纳出《大同》一文中论述的“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dao qie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逮:矜:分:归:恶:兴:作:(2)分析这段文字所论述的大同社会的特点。(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胜:王道:(2)具体分析这段话运用了哪种推理方法。
《答司马谏议书》的行文风格是()
本文作者列举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然后得出“客何负于秦哉”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论证方法是()
«
1
2
...
46
47
48
49
50
51
52
...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