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免费题库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举例说明本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焉:凶:察:加:(2)汶段文字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3)这段文字在全文论证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检:发:岁:兵:(2)试分析这段话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3)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这段文字表达了孟子什么观点?(2)这段文字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试分析《大同》的论证方法。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解释下列的含义。树:谨:申:颁:(2)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将下列话译成现代汉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见:无乃:是:过:是:(2)这段文字表明了孔子对冉有、子路什么态度?(3)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材料?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日:“君子何叹?”(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与:蜡:喟:(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大同》选自()
«
1
2
...
44
45
46
47
48
49
50
...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