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免费题库
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打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抖,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视频显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广泛争论后取得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胖胖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在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要求测 量。被点名的同学经过测量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 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高举着手喊:“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都量过了,我们还想测量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 看着这个男孩不知所措,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好啊, 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跟头翻了 好几个,他最后报出测量的结果是87厘米。 “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有 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 ”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几掌就知 道了。” 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可以。”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 报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 下课前,王老师对物体长度的概念做了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长度的测量练习。 【问题】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下面是马老师《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摘要: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 生:这样可以滚动;这样快;不震荡;光滑…… 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光滑,不震动,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如果不是圆的,是三角形的,车轮就会一颠一颠的,走起路来不平稳。 生:四边形好一点,不,五边形更好。 生:正多边形,边越多越好。 师:(随着发言出示课件) 师:那么究竟要正多少边形来做车轮就会不颠了呢? 生:7,8,11,…,13,14,…,100 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想象)是这样吗?边数越来越多…… 生(兴奋地大声说):边数越多,多到无数条,那样的多边形的边就几乎看不到了,角也看不到了,中心点到边和到角顶点的距离都相等了,成了圆形车轮,就不会颠簸了,就平稳了。 师:那么什么是圆呢? 师生:在一个平面内,当中心点到边的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时,这就是圆。 问题:马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指的是 ( )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指 ( )
在思想品德的四个因素中,( )是关键。
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使学生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是 ( )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与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指的是德育原则中的 ( )
«
1
2
...
71
72
73
74
75
76
77
...
112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