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发作性喘息15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15年前常于春季出现发作性咳嗽、咳少量白痰、喘息,于当地医院就诊,做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病情可缓解。2年前曾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治疗,给予解痉、平喘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此后一直规律使用“普米克都保”吸入治疗控制病情。2天前,患者在朋友家接触宠物后出现喘息,当时立即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喘息有所缓解。次日凌晨,患者再次发作喘息,多次吸入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就诊于我院。以“哮喘急性发作”收入院。既往体健,对花粉、螨虫过敏。入院后查: T36.7℃,R28次/分,P100次/分,BP120/80mmHg,喘息貌,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余(一)。急查血气: pH7.46,PaO268mmHg,PaCO230mmHg。给予吸氧,可必特(吸入用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溶液)、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请写出:
(1)沙丁胺醇的药物类别、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和首选的给药途径。
(2)该患者吸氧的流量和注意事项。
(3)该患者康复出院时,责任护士指导其识别过敏因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