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假期结束后,孩子们回到学校,教师和孩子分组交谈。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期中,你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大家众说纷纭。 一个孩子分享了一个特别的记忆,他说:“假期不管
是早晨出门还是晚上出门,到处都是人, 一大堆人的腿、手和头挤在一起。”
这时老师立刻抓住“人群”这个词,并询问其他孩子对这个词的理解,于是一个项目活动开 始了,孩子们纷纷表述自己对“人群”的理解。
小组讨论后,教师要求孩子们画出他们的“人群”。教师发现,孩子们画的人群与他们口头 表述的不一样。如何让两者和谐一致?教师决定让孩子们重新听听他们先前讨论的内容,然 后再看看他们画的画。孩子们看着画评论着,第二次画画的形象也更加准确了。
这时一个孩子说:“如果人们像我所画的那样一直朝前走的话,那他们一定会撞墙的。我们得画一些背面的、侧面的人,不能全画正面的人,我不会画人的背面。”“我也不会画。”“我们要学习如何画。”
于是孩子们表现出一致强烈的愿望:想更多地学习如何从背后和侧面画人像……教师又 带孩子们站在教室里,请其他小朋友观察孩子的不同面。教师还带着孩子们到大街上,从不同 角度观察人群。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瑞吉欧在课程和教学方面的哪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