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考期最新版
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等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P2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P4-5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P7
4、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他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P9
5、【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P26
6、【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构成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P26-27
(1)【存在和思维、 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P27
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P30
9、【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P30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P31
(1)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2)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11、物质世界的二重化: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和相统一的关键。P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