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考期最新版
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谌新民 主编,2005年8月第1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等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1、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劳动力的供给者、劳动力的使用者和劳动力的调节者】所构成。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在已知的有效人力资源条件下如何在众多目标中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P2
2、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费,则具有【正效益】;如果劳动成果等于劳动耗费,则视为【零效益】;如果劳动成果小于劳动耗费,则产出【负效益】。经济效益所体现的比较关系,其表达式主要有:【效益型效益、收益型效益、效率型效益】。提高【收益型或收益率型效益】是一切企业经济和管理活动的目标、出发点和归宿。P3
3、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人力资源的内涵至少包括劳动者的【体质、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P4
4、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P5-7
5、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①正规学校教育;②职业培训;③医疗保健;④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⑤迁移及其成本】。P9
6、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有:【战略目标原理、系统优化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能级层序原理、互补优化原理、动态适应原理、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原理、信息激励原理、文化凝聚原理】。P9-14
(1)【优化】就是经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结合的方案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2)为了实现能位匹配,应注意下面3点:①能位匹配必须按层级,稳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正三角形】的。②不同的能位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责、利和荣誉。③各类能位和人员均是相对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也可以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目标的变更而调整,各个职位及其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其对应关系是相对和动态的。
(3)互补优化原理中的互补指的是【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性格互补、性别互补、地缘互补、学缘互补、关系互补】。
(4)要想使竞争机制产生积极的效果,应具备下列3个前提:【①竞争必须是公平的;②竞争必须是适度的;③竞争必须以组织目标为准】。
7、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P14-18
(1)【晕轮效应】:如,某地的某个人在一个地方做了坏事,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可能导致对该地人群的歧视,甚至会影响到在员工招聘时对该地区人的歧视。
(2)【投射效应】:如,某人喜欢旅游,就较易认为其他人同样喜欢旅游, 自己喜欢运动便认为其他人也喜欢运动;自己喜欢在领导前面表现以希望得到提拔,便认为其他人努力工作也是为了得到提拔。
(3)【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往往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而且这一印象在以后较长时期内不容易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