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萧鸣政 主编,2004年7月第2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等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1、人品测评的狭义解释与内核都是【人员素质测评】。P1
2、素质的部分特性。P2-3
(1)【稳定性】。如:一个人的素质通常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2)【可塑性】。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健全的素质可以健全起来,缺乏的素质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一般性的素质可以训练成为特长素质。
(3)【综合性】。如: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统一作用于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中。
(4)【表出性】。如: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总会表现在具体而实在的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之中。
(5)【差异性】。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静安详;有的人快言快语,有的人木讷寡言;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反应迟钝。
3、心理素质中的智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与才能】。P4
4、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工作效率;②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③工作效益(工作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时间效益)】。P5
5、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有。P8-14
(1)【选拔性测评】
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2)【配置性测评】
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匹,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配置性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
(3)【开发性测评】
是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开发性测评也可以称为勘探性测评,主要是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
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开发性测评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
(4)【诊断性测评】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人员素质测评方面查找原因,这就需要实施诊断性测评。
(5)【考核性测评】
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6、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时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要求所做的每一个评价结论都要有充足的依据,是事实本身的反映而不是事实的主观推论)、可信性原则、权威性或公众性原则】。P15
7、个体相互间的心理差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①个性倾向差异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②个性心理特征差异,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三大因素及其组合的差异】。P33
8、量化的作用:【方便简洁的物化表述功能;有助于促进测评者对素质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从大量的具体行为中抽象出本质的特征和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差异比较;由模糊混沌的体验测评转化为明确清晰的测评;使难以比较的操行评语转化为可以比较的分数】。P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