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考期最新版
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林勇主编,2006年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
1、【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弗里德曼和纳维利】最早正式提出(最早在法国)并且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P1-2
2、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后现代阶段】P4-5
3、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有【马克思主义;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韦伯主义;管理学派;制度学派(如韦布夫妇、凡勃伦、康芒斯);古典经济学】。【马克思】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管理学派的代表有【泰勒、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P5-8
4、新制度主义学派:【新集体主义(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5、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P13
6、劳动社会学研究过程:【准备阶段;提出研究假设阶段;逻辑过程中的观察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P15-16
7、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有【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是社会调查的类型P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