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VIP题库
试述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试述中国劳务输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试述中国劳务输出的主要障碍因素。
试述促进中国劳务输岀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论述中国发展劳务输出事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劳务输出是在过去外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管理上,仍带有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特征,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多头对外,政出多门。外经贸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各执一头,条块分割,没有统一协调和战略思考。经营外派劳务业务的企业纷繁复杂,除了对外劳务合作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劳务部门所属的境外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外贸和办理护照的机关也批准成立了一些民间劳务输出公司,甚至个别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公司和个人,也在经营劳务输出业务,各公司之间竞相削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层次多,一个劳务输出项目,从申请到立项、政审、申办护照等,往往需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劳务人员送往国外工作地点,贻误了时机,降低了劳务输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劳务成本,并且给一些以劳务输岀名义骗取钱财的公司和个人留下空子,给我国劳务输出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其次,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现有的有关劳务输出的一些法规也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一旦出现劳务输出争端,就显得束手无策。我国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总体说来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能够派往国外的也大都是普通的劳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外语能力差,对国外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及国外的劳务人员。例如,流入美国的外籍移民中有3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近年来,因派岀的劳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外国雇主遣返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很坏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我国劳务输出一直由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公司所垄断,严重缺乏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补充, 很难适应当今国际劳务市场需求小规模、多层次、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上也不太灵活。亚洲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岀的实践中均建立了政府机构、非官方机构和个人三种渠道并重的举措,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孟加拉国这四国的官方劳务输岀渠道所占的比重分别仅为4.6%、7.4%、0.9%、3.3%,其余均为民间和个人渠道。【问题讨论】结合上述案例材料,运用教材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曾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国家是
英国政府在1902年就设置了限制移民的立法劝告委员会,开始有选择地限制外籍人的迁人,于1920年颁布了
为了制约那些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独立的英联邦国家的移民,英国政府于1961年10月推出了
20世纪60年代,为了有效地控制原英属殖民地市民的迁入,英国于1968年颁布了相应的
«
1
2
...
21
22
23
24
25
26
27
...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