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
历年真题
把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金生到门首,站立了一回,不敢进去,又不好开言。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 立了两步,踌躇不决。正在没些起倒之际,只见一个管门的老苍头走出来,问道:“你这秀才 有甚么事干?在这门前探头探脑的,莫不是奸细么?将军知道了,不是耍处。”金生对他唱个 喏道:“老丈拜揖。”老苍头回了半揖道:“有甚么话?”金生道:“小生是淮安人氏。前日乱离 时节,有一妹子失去。闻得在贵府中,所以不远千里,寻访到这个所在,意欲求见一面。未 知确信,要寻个人问一问,且喜得遇老丈。”
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符号:郭 立 是 关 西 人 朴 直 却 不 知 军 令 状 如 何 胡 乱 勒 得 三 个 一 径 来 到 崔 宁 家里 那 秀 秀 兀 自 在 柜 身 里 坐 地 见 那 郭 排 军 来 得 恁 地 慌 忙 却 不 知 他 勒 了 军 令 状 来 取 你 郭 排 军 道 小 娘 子 郡 王 钧 旨 教 命 取 你 则 个 秀 秀 道 既 如 此 你 们 少 等 待 我 梳 洗 了 同 去 即 时 入 去 梳 洗 换 了 衣 服 出 来 上 了 轿 分 付 了 丈 夫 两 个 轿 番 便 抬 着 径 到 府 前 郭 立 先 入 去
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主干部分是
《五灯会元》:“可更吃茶么?”中的“可”相当于古代汉语的
近代汉语文献的一个特点是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宋、元、明时代的南戏用的多是
宋元南戏中,屡见用“郑州梨”来比喻新婚夫妇,如“我孩儿,恁聪惠,娶得媳妇百事宜。郑州梨,一对儿”,这是因为
代表唐宋时代语音的三十六字母中,“端透定泥” 这一组音是
反切是中国古代注音识字的方法,切语“格乌切”所注的字是
《元曲选》:“一个鏖槽叫化头, 出去!”中的“鏖槽”的意思是
下列词语属于联合式的有
«
1
2
...
26
27
28
29
30
31
32
...
65
66
»